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82节(1 / 2)





  “刚才秀玲她娘送东西来,我顺嘴问了一句,她说你们刚回来,没顾上做晚饭。”堂婶笑着说,“正好我做了葱花饼,怕你们不够吃,就送几块来。”

  “够了够了,可谢谢二婶,这下可吃不完了。”都送来了,总不能再让长辈端回去,吃不完也得留下啊,江满接过碟子道了谢,回去往桌子上一放,命令姚志华和畅畅:“你们爷儿俩,今晚使劲吃,吃不完坏了。”

  “喝汤,吃菜,饼子吃不完吊井里头。”姚志华笑。

  刚拿起筷子,老陈婶子一推门:“畅畅妈呀,我听见说你们今晚刚回来没做饭啊,我家给小孙女做的擀面条,给畅畅一碗,怕畅畅没有小孩饭。”

  江满:“……”

  赶紧起身道谢,拿自家的碗接过来,顺手拿她一个韭菜盒子:“婶子,肖大婶给的韭菜盒子,可香了呢,给你家小孙女一块尝尝。”她指指桌上,“您放心,我们够吃了。”

  送走老陈婶子,江满嘘了口气,心说一家三口这顿晚饭闹的。得亏肖大婶那性子,这要是换个嗓门大话多的,一路送过来,村里是不是还得多几个给他们家送饭的

  老队长闻讯就来了,进门一看:“吃了啊,我还寻思刚回来没做饭,叫你婶子多炒俩菜,喊你们去我家吃呢。”

  “吃了吃了,饿不着。”江满笑道,“您瞧瞧这么多饭菜吧。”

  她把公司的事情简单说了下,以及松原那边追加了四款产品的订单,是松原给出的款式和具体要求,当然,价格也就相应的又高了一些。

  江满把四款产品的图样拿给老队长:“叔你先瞧瞧,我看也就是个样式,编法不难,改天叫肖大婶、四婶她们几个技术员过来,先参悟透了,做出样品来,再给加工户培训落实。”

  “就这个,价格还高了”老队长咋舌,“这小鬼子可真有钱啊。”

  “这等于是定制,我们得严格按照对方的要求来做,价格当然要更高了。”江满笑道。消费水平不同,这年代日本的消费水平高出一截,老队长觉得价格高,松原那边怕还要赚的更多呢。

  “那我赶紧的。”老队长说着就打算走人干活。

  “叔你急得什么呀,这四款我跟他协定年底才交货。”江满一想,还有个更重要的事儿,“叔,您是村长,您出面申请一下,赶紧给我们装个电话,按村里装、按公司装无所谓,怎么好办怎么来,要不我们对外联系太麻烦了,耽误事儿,像我去了沪城有个啥事情,想通知你们都不行。”

  老队长说,他正有这个想法呢,江满去了沪城,大家就联系不上,指望写信发电报,简直急死个人。

  这年代不允许个人老百姓装电话,即便村里,级别不够的单位,要装个电话还得申请特批。

  “对了,咱要是装个电话,那还得有电呐,是不是还得村里先通电才行”老队长问。

  江满:“……”

  张嘴就想说电话是电话线供电,跟生活照明的电没关系,可一想,电话线的电又从哪里来

  这年代相关方面她还真不懂,毕竟她上一世压根就没见过不通电的地方。于是她看看姚志华:“大学生,你懂吗”

  姚志华漫不经心道:“上边不是宣传说了要通电吗,镇上先通,我看,咱村里还不趁机赶紧把电通了算了。”

  “对对对,队长叔你去争取。”江满赶紧撺掇,“您现在腰杆壮,镇长都得让着您三分呢,您就去找镇里、县里要,就说我们公司出口生产需要,我们出口能给国家创外汇,他们不敢忽悠您。这要是等到上边统一给村级通电,怕还得等个几年呢。钱的方面,政策是上边拿大头,咱们村里也别集资了,公司和村里再出一部分。当然各家各户入户的费用得他们自己出。”

  “对,这是正事。”姚志华笑,寻思动作快点儿,指不定他寒假就能用上村里的电灯爬格子了。

  老队长一听,一拍大腿,上六十岁的人了,爬起来一溜烟跑那么快。

  吃过饭刚放下筷子,姚二嫂又来了,这一晚上可够热闹的。

  姚二嫂领着老三琳琳来的,手上拎着个袋子,江满心说,二嫂可不会再送吃的来了吧。结果二嫂说,给畅畅买了块布,留给畅畅做件衣服。

  “二嫂你这客气的,怎么还给畅畅买布。”江满心说,二嫂这人也是没谁了,要知道农村小地方,到现在还要布票呢。

  “这不是挣钱了吗。”姚二嫂坐下来,笑着叫姚琳琳,“去跟畅畅姐姐玩去。”一边跟江满解释道,“我们家孩子多,工夫少,跟多的人家不能比,可这一季也挣了一百多块钱呢,把你二哥高兴坏了,我们给三个闺女都买布做了新衣服,你二哥就嘱咐说,可不能少了畅畅的,一定给畅畅也买一块。”

  她摆摆手,打断了江满的客气话,“我知道,咱们畅畅可不缺衣服,摊上我们穷,从畅畅生下来,我们当二伯、二伯娘的,都没给孩子买一点东西,这回给她们姊妹三个买了,就给畅畅也买了,我眼光不咋地,你别嫌弃就行。”

  江满理开那块葱绿色布料看了看,笑道:“二嫂眼光很好,我正想给畅畅扯一块这个颜色的布,做一条背带裤呢。”

  “畅畅那个带背带的裤子,哪儿做的”姚二嫂忙问,“小孩穿好看,看畅畅穿多洋气,我想给她们姊妹三个也做这样的。”

  “镇上刘裁缝就会做。”江满没说,刘裁缝会做,就是她给画的样子。

  畅畅现在穿的很多衣服,不知不觉都成了村里人的“时装发布”,看见畅畅穿什么好看样子,便认定是大城市买的,给自家孩子做衣服都照着做。

  “二嫂,我听说姚香香要出嫁啦可不容易,差点砸手里了呢。”江满提了个话头。

  “说是要结婚,我自己琢磨着,还不定怎么回事呢。”

  作为姚家人,姚二嫂对这件事知道的果然比别人多。

  姚香香本人根本没回来,而是来了封信,自己说在羊城厂里打工,人家给介绍了个对象,挺合得来,家庭也好,人也好,哪哪都好,就准备结婚了。可是又说路途遥远,厂里工作忙,一时半会也抽不开身回来。

  话里话外大概就是说,我在羊城找对象嫁人了,知会家里一声,啥时候回来却没给个准话。只说路太远没法子,先在那边举行婚礼,等时间方便了再一起回来。

  “多大年纪、家里啥情况,说没说”江满问。

  “说了,说比她大九岁,三十一了,说人很好,对她好,有钱,好像在羊城做个什么小生意,家里住小楼的。”姚二嫂道,“要真是这样,那男的可算瞎眼了,还当她是个什么好货色呢,一家子倒霉。我听我娘家兄弟说,南方那地方潮,雨水多,建房子都是底下留一层,住小楼也不算啥,老太婆可当了真了,到处跟人说她闺女嫁了个有钱人,家里住小楼。”

  “羊城本地人”

  “不是,说是他们本省的,是个叫什么……”姚二嫂想了半天,“好像叫鄯城。”

  “鄯城啊。”江满听了一笑,心说但愿姚香香运气好。

  正好她来,畅畅还记着把橙色小裙子送给琳琳,姚二嫂挺高兴走了。

  晚上江满跟姚志华感慨,说龙生九子,你们老姚家兄弟姊妹几个,到底都是怎么养出来的。

  就说老二一家吧,姚二嫂这样的人,一个甜枣吃不了,你对她一点好,她会记着,你对她不好,她也会记着,老姚家能有他们两口子,也算很不错的人了。

  还有姚香玲,江满不承认自己还有公婆小姑子,却承认姚香玲这个大姑姐,跟姚香玲一直正常来往。姚香玲每次回娘家来,一准要过来坐坐,也会给畅畅买东西,每每都说她当大姑应该的。

  而相应的,江满也不喜欢白拿别人的好处,跟姚香玲家里人情往来都挺大方,这次从沪城回来,还特意给姚香玲买了件新式样的西装上衣。

  以前跟老大一家好歹还有往来,现在连他们家也不搭理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