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48章(1 / 2)





  如今阿宝阿福已经能保持坐立了,花枝花蕊还在努力教她们爬,当然现在暂且还不会就对了。

  阿宝看着比阿福要大一圈儿,当然也更会吃一些。相比较,阿福要显得文静多了,也没阿宝那么活泼好动,但看在孙茗眼里,也是萌萌的,极是惹人爱怜。

  如今天气转凉,她还是依着有经验的姑姑来给她们备了衣裳,等来年开了春,定是要叫司制房设计几款女孩的小衣裳来,最好整几套母女装。尤其记起小阿香陪她在太子府中住的时日,她叫了针线房的裁了两身衣裳来,姐妹俩一样的妆容一样的服装,确实也有趣。

  花枝从外边匆匆走近,见她逗着两个在虎皮毯上趴着的郡主,就绕过皮毯,再靠近她身边道:“娘娘,萧娘娘又遣了人来邀娘娘赏花。”

  孙茗眼皮子都没揭,就是知道萧珍儿定是又邀请她参加宴席了。自从入宫后,萧珍儿一改在太子府中的低调,突然频频邀请太子妃与孙茗一同参与饮宴,又时常把娘家人或是相熟的官夫人来。

  孙茗总是以女儿为由推拒,就是太子妃去了一次,也再不去了。相比较,太子妃倒比萧珍儿看着低调多了,听说现在天天守着李治的庶长子李忠教导。她这是生不出嫡子来,就全心全意地想把庶子给立起来?

  只是萧珍儿明显不是个善茬,听闻几次宴会,她都将儿子李素节给带出来……

  既然已经推拒了这么多次,她想着就给萧氏几分面子,还是去露个脸罢了,实在没必要交恶。虽然她也不曾怕了萧珍儿。

  花枝早就想劝她,好歹赏个面,莫要叫萧氏着恼,讨不好的,毕竟目下李治还是人得眼萧氏的儿子。但这些在孙茗面前都不是事儿,她并不担忧萧珍儿的儿子。

  既然决定参宴,那花枝就早早地将衣裳、熏香之物都备齐。因定的是在明日,所以她们都并不很着急。

  听说太子妃也会出席,除此以外,似乎也叫了很多人来。

  反正唐宫管制并不很严,只要不是劳民伤财或者做得太过,李治一般也睁只眼闭只眼,随她们一处热闹,并不怎么管。而萧氏但凡能把帖子发出去,宫外无不是叫人追捧着,但凡能入宫的,身份上自然不能低了,就是城阳与新兴都受到过邀约,只是寻常不来而已。

  此番就是知道城阳与新兴皆在,听说临川有叫子女返长安,她也好顺道打听一番,毕竟相识一场,总是要过问一声的……

  ☆、第64章 陆拾肆

  第二日,挑了身襦裙装,因为天冷的原因,上襦着了两层,里边还有隔层棉料子,外边再加交领半臂,遮了胸前,穿着就暖了许多。

  出门的时候,还在外面罩了件长袖衫,用的是缫丝的下脚料用作充绒,轻薄而保暖。

  现在还不至于天寒地冻的,反正也未到最冷的时节,虽然开宴说的是赏梅,但原本这个时期天就不至于太冷,最低也不过零度,如今尚且没有入三九天,梅花都没绽放最好的时候。

  孙茗扶着花枝的手行缓缓至淑景殿的时候,正巧与太子妃一行碰了面。

  太子妃身着明黄色大袖衫,随着明黄色的披帛迤地而行,妆容是时下的红妆,梳着高髻,打眼看去,就是明晃晃地气势扑面而来。

  红妆是唐朝极为流行的妆容,脸上一大片都是红色的胭脂,传言说,这样的妆容拿一大盆水来洗脸,整盆水都是红的。以孙茗的眼光来看,是绝不喜欢这样的妆容。

  另外,因唐朝以前帝皇的龙袍并不着明黄色,只是从唐朝伊始,因丝绸业繁华,所以把以前的黑袍改为明黄色的,并且以金线缝制。并不令其余人皆不能穿明黄色,只是不能绣与龙袍上的金线绣成龙纹而已。在宋朝以后,明黄色才改为皇帝专用的眼色,龙凤也改为金色。

  太子妃这身装束并没有违反规制,不过是打眼了一些。

  她身边携着个男孩,看年纪七、八岁间,不出意外就是李治的长子陈王李忠了。

  孙茗行近跟前,屈膝与太子妃道了福,又笑着与李忠招呼。

  李忠在这个年纪已经识礼,与孙茗施礼后站在一旁听太子妃与孙茗说话,一副成熟守礼的姿态。看得出,太子妃在他身上倒是用心良苦。

  跟着太子妃行距一步之遥入了淑景殿,屋子里早就摆满案几,案几下俱铺了厚厚的绒毯,人跪坐上边就不会受冷,且又在厅堂中央摆着巨大的鎏金金炉炭盆,想得极是周到。

  城阳与新兴跪坐一处,见了孙茗,就招呼她一同入座。

  也因太子妃同座下来,萧珍儿也拍了手,令乐声起。

  城阳先与孙茗道了声:“待会儿驸马差人来问,我便先走了。”

  正当孙茗奇道要问话,新兴就先与她吱了声:“薛顗如今病中,若非萧良娣把帖子送上了门,她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入宫了。”

  薛顗是城阳儿子,自然万事以孩子为重了,但她也奇了怪了:“既然如此,实说就行了,何必走一糟?”

  新兴与城阳对视一眼,暗道她是真不知道了……

  还是新兴把话给说了出来,只听她无奈道:“现在满长安都在说,圣人欲立太子。如今唯陈王呼声最高,另外一个就是萧良娣所生的幼子,因其身份更贵重些,也有一争之力。”

  李治刚刚登基,正是收拢权利的时候,这时候立太子,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固群臣之心,只是……她们也太着急了些。

  孙茗斟了酒,漫不经心地饮了一口。

  她是知道城阳与新兴为何有此顾虑,即使贵为公主,但若是得罪日后的储君,是万没有好结果的。单就她所知的,就有一公主与武则天不对付,适逢驸马家暴,又不敢入宫求助,竟是郁郁而逝。她是不知真假,但公主们有此顾虑也是对的,应该说实属人之常情。

  她们这处因为说的都是秘辛,是以说话声音极小。别处吃酒鼓乐地吵嚷,并不会留意到这边,何况大部分人的注意力全在太子妃与萧良娣处。

  如今已隐隐分作两派,朝臣的支持票如何,端看这些贵夫人的态度即知。当然有支持太子妃与陈王李忠的,也有相当一部分支持萧良娣与李素节的。

  李忠由始至终都跪坐在太子妃身侧倾身聆听,怎么看都比如今尚被萧珍儿抱在怀里逗弄,连话都不会说的李素节更有竞争力。

  只是,熟知历史的她知道,这两个最后都是功败垂成。所以,她并不着急,也没与城阳和新兴道出点什么,反正她们也没有急着站队,不过是顾忌着,相互不得罪罢了。

  新兴见她久不说话,提了酒壶为她斟了一杯,一边倾身凑近:“你也赶紧生个儿子才是紧要。”

  笑着把斟满的酒盏举起,看着新兴一脸忧虑的神情,她自己却是满脸的从容:“你说得对。”

  就因为有李忠和李素节在前,如今太子妃与萧珍儿才不会顾及她。争宠?对她们两个来说,立太子才是头等大事!

  城阳酒尚且未过三旬,就应薛瓘相寻而借口离去。

  孙茗这边也唯有她与新兴二人了,只好问起她来:“听说临川遣了儿女回长安了?”

  新兴笑着朝下首指了一年轻娘子,与她道:“那个就是孟姜的长女,已经说给了濮王的儿子李欣,先一步回长安是为了完婚的。”

  濮王就是李泰,临川公主的女儿周娘子的未婚夫婿就是李世民的孙子。